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文件 - 学校指导性文件

学校指导性文件

河北工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

(河北工大党〔2023〕71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根据《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着力推进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和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一线,以信息化赋能为支撑,构建学生社区一体式成长发展支持系统,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富有工大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打通学校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建设目标

不断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治校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本质特征,以天津北辰、红桥两个校区五个学生生活园区为依托,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抓手,着力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全员思政教育工作大格局,形成“思政树人—校史育人—校风塑人”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实施“理想信念引领工程”“核心价值观培育工程”“日常行为塑造工程”“河工文化凝练工程”“宿舍学风建设提升工程”“文化环境建设工程”,在学生社区逐步探索形成一站式集成、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综合管理模式,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用温暖的关爱陪伴学生健康成长,持续提升学校“双一流”优势特色内涵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形成科学系统的推进形式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全过程、全方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分步骤、有规划地突破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社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同时,遵循队伍管理规律,把准社区建设的政治关、思想关、组织关,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开展工作。

(二)坚持聚焦育人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塑造协同共融的育人模式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聚焦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等多维度,全面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生涯发展、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和主人翁意识,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让学生在朋辈教育管理服务中感受生活的阳光和温暖,收获快乐与成长,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开展工作。

(三)坚持同心协力与分工合作相结合,做好统一推进的协调分工

将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以“党委领导”强责任、聚合力,以“学工牵头”强体系、保推进,以“职工协同”强支撑、促长效,以“队伍入驻”强机制、抓落实,以“组织引领”强阵地、树导向,推动领导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育人力量承担育人使命,确保在运转过程中,既有牵头组织部门,又有配合参与部门,确保多方力量和资源在学生社区实现整合协同,着力打造集师生为伴、要素完备、功能齐全的公共物理空间和信息化服务平台,始终围绕“怎样培养人”开展工作。

四、建设内容

(一)党建引领

1.建立学生社区党团组织。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委,以学生生活园区为单位建立党总支,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每栋宿舍楼灵活设置党支部,推动党建带团建,实现学生社区党团组织楼宇、楼层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作用。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校团委

参与部门:各学院

2.完善组织工作体系。建立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健全线上线下责任区、先锋岗、示范岗、工作坊等机制;制定党组织帮扶、结对共建等协同工作体系,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等组织生活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强化党员、团员的作用发挥。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校团委

参与部门:各学院

3.设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结合处级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党支部工作安排,校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到学生社区所联系的党组织参加1次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活动,对联系点活动开展和学生社区党组织建设等进行指导,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社区党建活动示范点。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

参与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

4.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师生意见反馈系统”,建立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完善“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提升问题流转处置能力,加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水平。

牵头部门:学校办公室

参与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

(二)队伍入驻

1.领导干部进社区。依托“书记校长进社区”“处级领导午餐会”等活动,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践行“一线规则”、联系学生制度,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牵头部门:党委组织部、学校办公室

参与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

2.辅导员进社区。持续做好辅导员“三走进一引领”专项工作,将学生社区作为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同时,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驻学生社区办公”的落实,选配驻楼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将组织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压实到一站式服务的最前沿,做到全心投入、全员覆盖、全时保障。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人力资源处、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

3.成长导师进社区。推动“成长导师制”落地见效,逐步推进全校教职工担任学生成长导师,通过与学生开展文体活动、实践调研、谈心交流等,常态化进行思政教育、人文教育、心理疏导、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技能实训、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发展与成长,为学生提供“菜单式”咨询指导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招生就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各学院

4.社会力量进社区。邀请两院院士、大国工匠、时代楷模,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骨干、优秀专家学者和校友,以及“五老”等先进群体进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最新成果、最鲜活案例带进学生社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同时,联动家长,开展家长课堂,实现家校共育。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工会、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友与社会服务中心、各学院

(三)学生参与

1.搭建学生自我管理平台。组建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实行学生公寓楼“两长三员”工作机制,遴选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骨干参与社区建设。以“一站式”学生社区智慧服务大厅和学生社区服务站为载体,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风建设、行为养成、网络思想、科创文艺、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劳动实践等社区事务中来,助力社区学生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社区服务情感与情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

2.强化学生朋辈支持。以创新拔尖学生培育计划、创新创业精英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骨干理论宣讲团、“红心铸魂”学生理论宣讲团、“勤学善思”学生学业发展培教讲师团等为依托,组建学生社区各类朋辈支持小组,以点对点帮助为基础,从学习方法、心态调整、时间规划等方面切实解决学业困难、生活困扰、思想困惑。同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热点问题,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和主动成才的自觉性,为学生学识“增长”提供支持,同时,探求有组织科研、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河工之策”。

牵头部门:校团委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招生就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各学院

3.建设河工“家”社区文化。将“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融入“HEBUTFamily-河工‘家’社区”IP建设方案中,举办涵盖思想引领、学术科创、文体艺术、志愿公益、劳动实践等主题社区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朋辈教育帮扶、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的作用,打造“一区一品”“一区一室”“一区一特”,形成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河工“家”社区文化集群。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安全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

4.以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素质。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建立健全以服务奉献为导向、以素质养成为目标、以经历认证为保障、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长效机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律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楼宇环境、和谐的楼宇秩序和健康的楼宇文化。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校团委、安全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

(四)条件保障

1.健全线上线下学生“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智慧服务大厅,投放“一站式”综合自助服务终端,集学生综合事务办理和多功能场地于一体。健全完善“一网通办”功能,同步建设移动端,不断拓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网上办事大厅各类服务场景,不断健全学生事务应用集群。深化跨部门协同审批、并联审批,持续完善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推进减环节、减证明、减时间、减跑动次数,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

参与部门:校内各单位、部门

2.完善学生社区服务功能。在前期以学科专业为导向对天津北辰、红桥两个校区进行规划布局,依托北辰、红桥五个学生生活园区、所有学生宿舍楼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学生社区分布优化调整,逐渐形成北辰校区两个学生生活园区即两个学生社区、红桥校区三个学生生活园区即三个学生社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保障学生社区公共活动空间供给,分批建设社区功能室,根据学生需求,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充分满足学生在社区内阅读、研讨、咨询、展示、健身、休闲等需求;将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深入融入社区公共空间文化建设,打造文化识别系统,形成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学生社区设置办公及住宿用房,为学生社区活动开展、人员办公、辅导员住宿等提供场地保障。

牵头部门:后勤服务中心、党委学生工作部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财务处、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校园建设与管理处、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

3.数字赋能智慧思政。强化“互联网+校园服务”,以学校“智慧校园”数据平台为依托,搭建大数据分析与服务系统,深度挖掘、全面整合学生生活、消费、学习、图书、上网等多维度纪实数据,实现精准识别、分析、决策、追踪、干预和评价,形成学生整体画像、学院画像、群体画像、个人画像等多类画像,为开展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就业指导、困难认定、经济资助等提供精准判断依据,赋能“智慧思政”。

牵头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招生就业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各学院

4.推动平安社区建设。加强学生社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完善社区安全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主体责任,打造学生社区网格化日常管理模式,构建群防群治网络,提高安全风险、隐患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社区安全教育,将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求职安全、心理安全等融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提高学生社区安全防范水平。

牵头部门:安全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参与部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信息安全与技术服务中心、招生就业中心、各学院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坚持长抓不懈,切实履行党委在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持续强化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科学统筹,细化安排,协调推进各项具体任务落实。

(二)坚持问题导向

各单位、部门要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准确把握学生需求,着力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要不断改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运营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工大学子自我管理服务阵地。

(三)落实协同推进

各单位、部门要对照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实施方案,认真贯彻、明确分工、压实责任,从配套政策、预算经费、场地资源、软硬件设施等多方面对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进行协同推进。

(四)注重总结提升

各单位、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抓好工作落实;要不断总结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推进学生社区建设发展,形成基于学生成长的整套数据看板,强化思政品牌建设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