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大党〔2019〕23号)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宣发〔2015〕26号),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本),结合学校实际,经校党委研究,形成本意见。
一、建设意义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突出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障。
开展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促进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瞄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学院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使之成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强战斗堡垒,不仅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保障,更是促进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核心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必将有效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
开展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是着力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举措。按照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大力加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水平,是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举措,是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落到实处、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也是全面加强学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是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的关键之举。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院办学水平,把学院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成为我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为学校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推进“双一流”建设、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三、建设的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环节,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力度,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建强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思政品牌课,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把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打造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成省级重点学科并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力争使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计划序列。
四、建设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新增博士点关于学术带头人数量的基本要求,采取超常措施,引育并举培养12名左右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柔性引进2-3位本学科著名学者到校工作,指导规划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打造1-2个省级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培养造就3-5名政治素质过硬、道德品质优良、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持续稳定地招聘名校、科研单位博士生来校工作,尽快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加强现有教师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为其职业发展创造良好学术环境。
(二)强化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按照“做强一个优势、夯实两个基础、发展一个特色”的总体思路,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在建好建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重点学科发展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序列进行重点支持,五年内争取申报成功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成为我校哲学社会科学领航学科,力争纳入河北省“省属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重点建设”计划。
(三)建强学科研究平台
加强河北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基地、京津冀文化融合与创新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点平台建设,努力建成本区域相关领域学术研究和成果推广的重要基地。进一步深化与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等 项目合作,构建反映学科特点、时代特点、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的文科综合研究平台,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冀文化、京津冀协同等领域占领科学研究的前沿制高点,有力推进学院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
(四)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先发展,在建强五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思政品牌课程,打造一批教育部优秀思政示范课。把思政选修课《学习型中国》和综合素养课《文史哲艺与人生》打造成省级上“课程思政”品牌课,引领学校“课程思政”改革攻坚计划,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与平津战役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杨十三故居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周邓纪念馆、安幸生故居、我校校史馆等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并充分利用省内外历史文化资源,建设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在育人过程中主动将文化传承与以文化人有机结合,积极运用历史文化所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感染和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六)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学术影响力,增强理论研究氛围。聘请兼职教授定期到校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选送一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学府、研究机构访学和学术交流;每年主办(承办)2-3次高端学术会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举办学术报告或专题讲座,积极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会议;依托“书香马院、全员悦读”读书节,不断提高师生学经典、读原文的积极性,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力度,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阵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术高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示范基地、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培养园地、形势政策宣讲的人才宝库,建设成为国内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五、组织和保障
(一)切实落实党委主体责任
校党委要按照中央对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每学年分别到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分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校领导和分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校领导要主动研究学院工作,对学院开展经常性工作指导。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分别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重点工作,会议决议及时落实。
(二)加强组织领导
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委会统筹协调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学校组织部、宣传部、发展规划办、人事处、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财务处、科研院、团委等党政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形成党委管总、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负责,各级相关部门齐抓共管、有效配合的工作格局。尽快配齐配强学院领导班子。
(三)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支持力度
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教师待遇等方面政策的扶持力度,单列思想政治理论课职称评聘条件,为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提供专门渠道。按照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教育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教政体〔2019〕1号)文件要求,切实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短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