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改前沿

教改前沿

立德树人为本,跨学科人才培养

——外国语学院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1.学院概况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学院设有英语专业、日语系、法语系三个本科专业,一个研究生学位授权点(MTI),以及公共英语教学一部、公共英语教学二部、公共英语教学三部等公共外语教学机构,承担了全院外语专业和全校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的公共外语教学工作。同时,学院设有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中心、国际化服务中心、学科竞赛中心、学术英语中心和河北工业大学雅思机考考点,是促进日常教学科研和国际化服务工作的重要平台。

外国语学院始终以外语学科助推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中心,搞好三个平台建设:即外语专业学科平台建设、公共外语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外语服务平台建设。其中,外语专业平台建设是外语学科建设的核心和龙头,在保证三个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填补空白,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公共外语教学和服务平台建设是外语学科建设的中心任务,要稳步提高我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普通英语和学术英语(ESP)水平;外语服务平台是外语学科建设的必要补充和外延拓展,要保证我校广大中青年双语教师规模性、系统性的学术外语培训效果、提高对外合作办学中的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水平、推进我校对外交流工作,并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2.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英语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占比76%;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6人,在读博士2人;全体教师均毕业于国内985、211高校或海外高校,且均具有长期或短期海外研修经历。英语专业现有在校生204人,双学位和辅修每届约100人。2014年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英语专业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秉承河北工业大学“工学并举 ”的办学特色,旨在培养了解中外文化、科技发展史,掌握国际关系及国际组织的基础知识,拥有较宽广的国际政治、经济、法律、国际传播、外交实务等跨学科基本专业知识储备,具有中国情怀和全球化视野,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进行语言服务、翻译实践和科学研究,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与可持续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预期能达到的目标:

目标1:(专业素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富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能够在涉外合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标2:(职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成为在教育领域、商贸和法律领域、涉外文化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英语教学骨干、外企外贸业务骨干,有国际谈判能力的国际组织人才以及专职口笔译翻译等专业人才。

目标3:(竞争能力)具有出色的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型思维,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在英语+领域进行跨文化语言服务,在语言文学等领域从事科研。

目标4:(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与探索能力,能够不断学习英语及相关学科领域先进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拓展职业目标。

英语专业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1)AI生成技术和大语言模型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培养优质外语人才的目标;(2)互联网+时代如何通过使用优质慕课资源发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4)如何通过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特别是解决贯穿式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标准的问题。

3.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英语专业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实践,制定了跨学科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了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规范了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2023级培养方案实现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升级改造,增设英语+国际组织方向,在原有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方向基础上,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跨学科培养课程。新版培养方案对传统的外语语言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AIGC技术和大语言模型背景下,教师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使用。因此,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专业发展,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考;创新使用支架式BOPPS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落实一流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师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近三年,英语专业有13门课程引用中国大学慕课资源实行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英语专业教师授课全部通过学习通、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建课,通过河工云课堂、慕课堂、雨课堂发挥翻转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专业有明确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师选用高质量教材和指导用书,鼓励课程团队编写教材、讲义,建设并完善课程资源库、课件、题库、语料库、教辅资料等,不断优化教学资源。

英语专业落实教学任务到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积极投入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全体教师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要求,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通过各种形式的集体研讨、会议、交流活动,促进教师认真执行各项教学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课程教学各环节的教学任务。加强备课、授课、课程设计、课堂教学、专业实习、考试考查、毕业论文、及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的指导、检查和评价。定期组织学生座谈,及时了解学情,开展教学质量检查, 定期开展教学效果分析,不断改进教学。

随着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考核形式更注重过程性评价,扩大平时成绩占比,明确过程考核指标点,如作业、生生互评、慕课学习等,大部分课程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英语专业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教学研究,助力教师成长。英语专业各课程团队通过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提出教学改革思路,制定鼓励教学研究与改革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各环节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技术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引导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推动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定期组织并开展多种形式教学研讨活动及教育理论学习,鼓励教师总结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师运用理论和研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学术层次上对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行总结研究,推动教学学术的开展。

英语专业要求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方法。组织教师对课程考核成绩、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反思和分析,分析产生不足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明确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通过有效开展多种形式教学评价与反馈,对于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课程团队内部分析原因,组织讨论,观摩课堂,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加强团队建设,培育教学文化。 英语专业是一支业务氛围融洽、能力互补、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团队,教授本科生上课率为100%,发挥了带头作用,助力英语专业建立了有效的团队合作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的机制,加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4.案例的创新点

英语专业的建设聚焦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主题、新方向、新目标、新任务,不断创新。四新背景下,为达成“三全育人”有效落实,升级改造了2023级培养方案,增设英语+国际组织方向,以达成跨学科培养优质外语人才的目标。2023级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有八门与我校法学共建的课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跨院修读选修课、跨校修读优质慕课,置换选修课学分。

英语专业以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核心,创新课程团队组织形式。在课程模块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实行了教研和科研交叉组建教学团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科研反哺教学,促进了教研与改革,形成了课程、教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集成优势,有效推动了教学内涵式发展。 立足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立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通过发挥文学文化课程内容的优势,完善课程设计,贯穿式使用《理解当代中国》教材,将课程思政有机有效的融入课程链。以建设一流课程为目标,强化教学研究,助力教师成长。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两个金课团队,以及由年轻教师组建的创新教学团队在推进教学理念、质量标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不断创新、实践,带动了专业发展。发扬了传帮带、集体教研的传统,通过不断参加培训、互相听课、反思教学效果,切磋教学方法,形成了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的文化 ,树立了良好的教风。

5.改革成效及案例的推广应用效果

英语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建设为重点,发展定位明确,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优良,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发扬教学文化,在本科人才培养中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英语专业建设改革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国家外语人才培养战略、河北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划,重点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即培养优质外语人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了方向,制定标准,对标建设。

提升金课建设成效。在已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资源的建设,强化创新实践,对标“两性一度”,提升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效果,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线上线下的有机互补;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电子图书资源和线上教学平台优质教学视频库,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提升一流课程建设成效。

金课建设与优化课程模块内、模块间课程链相结合,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常态化。教学质量提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围绕价值观引领、人格塑造和方法论应用实践,将阅读计划、翻译坊、莎士比亚剧社、大创项目等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贯穿式应用于《习近平外交思想》课、阅读类课程及翻译类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引领学生拓宽国际化视野的同时,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文脉,提升文化自信。

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巩固成效。通过落实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激励教师积极投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通过 “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智慧教学模范、魅力课堂、优秀教学团队等评选活动,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新模式。在多元化考核体系建设中,继续坚持能力和素质评价为主的原则,将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进一步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外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

单位审核:陈耀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