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改前沿

教改前沿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新模式

——体育部教育教学示范案例

一、体育部基本情况

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成立于1991年8月,是在学校原基础课部体育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的,承担着全校公共体育教学、体育科研、运动训练、竞赛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等各项体育工作。

体育部由综合办公室、第一教研室、第二教研室、竞训体测管理中心四个部门组成,拥有十个教学团队,现有教职员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0人、行政管理人员5人,教辅人员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4人,拥有国际级健将1人、国家级健将5人、国家级裁判2人。

多年来,体育部始终强化体育育人功能,持续推进“五育并举”,认真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肩负着推广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职责。

二、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案列简介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是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背景下,对我校体育工作进行重新梳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体育工作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创新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高质量的课堂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首先对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进行改革,再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体系,强调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三者有机的结合,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使大学体育课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大一大二延伸到大学四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坚持锻炼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通过课堂体育教学“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传授,使学生对体育更加感兴趣,满意度提升。

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适合于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意识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等思政元素植入到体育课程中,让学生在互动中无意识的吸收这些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反复强化,真正让学生理解并接收这些思政元素,逐渐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立德树人目标;

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耐力、力量、柔韧及协调性主要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实现增强体质健康目标;

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自己较为喜欢的专项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实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目标;

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以及课外锻炼的实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素养的养成。

2.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竞赛,让学生“常赛”,从而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以及正确看待胜负的抗挫折能力。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要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课内与课外相互贯通,教、练、赛相互融合,形成大体育课程观。搭建好“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竞赛项目”的体育育人平台,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统一、校内校外合理融合、校院两级百花齐放的体育竞赛格局。构建以宿舍、班级、年级、学院为单位四级体育竞赛体系,打造“面向人人”的系列精品体育赛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搞活动、院院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格局。使学生通过“常赛”体会到体育竞赛中蕴含的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2020-2023年院、校两级课外竞赛统计表

image.png

image.png

3.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练”,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从2017年开始在大一、大二年级中借助“闪动”校园跑步APP,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课外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学期要求男生跑步120公里,女生跑步100公里,建议每周跑三次。学生校园跑的完成情况与课堂体育教学成绩相关,如果学生完不成每学期的跑步要求,体育课不能及格,通过此形式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2020-2023年学生课外锻炼统计表

image.png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数据反映出在“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下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作为一项国家级考试对待,不仅是对学生健全人格和意志品质的全面检验,也是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最直接的可量化的检验指标。可以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评成绩进行分析,找出学生体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去解决,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科学锻炼意识。教师将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态进行整合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自己在体育课堂的表现。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制定规范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发挥“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image.png


image.png

     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1.不断深化课堂体育教学改革—“教会”

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在开设现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体育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为目标,使学生毕业时能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

2.重新修订体育教学大纲

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的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要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体育教学要从教师教了多少向学生学会了多少转变。2024年6月在原有成果上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新修订的体育课教学大纲针对当前我校学生在体质健康测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进一步加强,重点强调教会学生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勤练,使其相应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勤练”

“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就是课外体育活动与课堂体育教学相结。将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纳入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养成“勤练”习惯。通过“校园跑”、班级活动、社团活动、院系活动、教师课外专项辅导等形式,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

(1)校园跑

在大一、大二年级中借助“闪动”校园跑步APP,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学期要求男生跑步120公里,女生跑步100公里,建议每周跑三次。学生校园跑的完成情况与课堂体育教学成绩相关,如果学生完不成每学期的跑步要求,体育课不能及格,通过此形式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每学期校园跑步APP都有近一万二千名学生参与。

(2)课外专项辅导

各专项都有学生体育社团,每一个体育社团,都由体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各社团每学期都会定期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并且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各专项都会以社团为依托,开展课外专项辅导站,指导学生在课外如何进行专项技能的提高。

4.搭建“面向人人”体育竞赛体系—“常赛”

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要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立足时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课内与课外相互贯通,教、练、赛相互融合,形成大体育课程观。搭建好“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竞赛项目”的体育育人平台,形成课内课外有机统一、校内校外合理融合、校院两级百花齐放的体育竞赛格局。构建以宿舍、班级、年级、学院为单位四级体育竞赛体系,打造“面向人人”的系列精品体育赛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搞活动、院院有特色”的体育锻炼格局。使学生通过“常赛”体会到体育竞赛中蕴含的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

(1)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

①校园马拉松:依托校园跑步APP,可以组织面向人人的群体竞赛,我校在2023年6月2日举行了“120周年校庆校园马拉松翻倍跑”,通过软件报名参与人数7638人,跑步总里程81917公里;11.3日举行了“百廿同心 趣味同行”第十四届趣味运动会暨校庆“翻倍跑”活动,通过软件报名参与人数10371人,总里程54596公里。

②“宿舍杯”3VS3篮球联赛:以宿舍为单位,吸引广大全体学生参与,分为院级选拔赛和全校总决赛。比赛根据学生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分为三级比赛:一级:宿舍中有校队队员,报名参加一级联赛;二级:宿舍中有院队队员,报名参加二级联赛;三级:宿舍全员为非校、院队队员,报名参加三级联赛。该项比赛在河北工业大学举办了三届,每界比赛都会吸引近千间宿舍参与。

③“百队杯”五人制足球联赛:打破学生组队限制,学生自由组队,校、院队队员不能在同一队。该项比赛2022年第一次举办就吸引了一百余支男女队参与。

(2)校级体育比赛

打造三个级别赛事,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养成“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向操场”的习惯,打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A级:校级联赛。延长赛事时间,足、篮、排、乒、网五大球类联赛为跨年度的比赛,每年比赛场次都在一百场以上。通过校级联赛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B级:院级竞赛。为了让各学院体育竞赛更规范和丰富多彩,体育部为每个学院都安排体育教师指导学院体育竞赛活动。此外体育部全体教职工从场地、器材、人员管理等方面对学院的体育竞赛予以最大支持,鼓励推动各学院的田径运动会、大球类以及各类小项目体育竞赛的举办。

C级:社团、协会比赛。体育部也为社团、协会配备指导教师,要求社团、协会举办多种多样的年级、班级体育竞赛,引导更多学生走向操场参加锻炼。

(二)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1.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教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专项运动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应及时发现身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勤练、常赛”一体化体育教学时,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

2.注重结构化的体育教学

教师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掌握一至两项专项运动技能,并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教师要深刻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加强结构化的体育教学设计,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锻炼。“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勤练”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会”是一体化教学的起点,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课内的学习情况和课外的体育锻炼安排,围绕专项运动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总结。体育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维,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了体育知识后,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更好掌握。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创新,它丰富了体育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教会、勤练、 常赛”一体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视频,让学生对体育项目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

4.注重课堂内外体育教学的联系

“教会、勤练、常赛”的一体化教学是通过长期有规律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教师要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外,每一门专项课教师要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专项运动技能运用到比赛中,通过课外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对专项技能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案例的创新点

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河北工业大学体育工作的模式的创新,是对原有体育工作体系的进行升级和改革。通过课堂体育教学,“教会”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勤练”,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竞赛,让学生“常赛”,从而让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以及正确看待胜负的抗挫折能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教师在“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也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综合教学素养,注重结构化的体育教学和课内外体育教学的联系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对于专项运动技能和基本运动技能基础学习,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练习和参与体育竞赛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实践能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五、改革成效及案例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本教学案例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已经在河北工业大学体育工作中全面推行。

(二)体育部以《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申请获批2022年度河北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专项任务教研项目。

(三)相关教师以《构建“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为题在2023年发表论文一篇。

(四)根据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考核”结果,自从案例推广实施以来体育部有67.5%的老师获得了“本科教学质量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五)我校《大学体育》为必修课,面向一二年级所有学生开设。每学年共有23200余人次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各项改革措施和研究成果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真正做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单位审核:梁征、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