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学校情况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2.案例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案例简介
案例以教育部新工科建设为指导方针,面向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不断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为满足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联动,构建了“政、产、学、研、赛”五位一体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政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政校企协同建立电子信息创新研究院,多方优势共享,资源互补,构建了政、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双核驱动。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和与工程技术同步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产教融合。
3)科教融合的新举措:坚持科研反哺教学,通过开放实验室、科研成果进课堂、本科生进实验室等举措,实现科教融通。
4)赛教融汇的新方法: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以赛促教、促学、促练、促创,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构建赛教融汇新方法,通过赛教融汇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围绕“人才培养如何契合产业需求、教育内容如何体现产业技术前沿、实践体系如何满足学生志趣和能力”等问题展开教学研究,通过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科研反哺教学、赛教融汇育人等措施,契合产业发展、紧跟技术趋势、注重学科交叉、加强师资培训、产学共建基地、强化能力养成,为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案例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信息为提高中国经济运行质量、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面对电子信息产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格局,以及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培养满足新形势电子信息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创新人才,探索人才特色培养新路径迫在眉睫。现有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内容缺乏企业指导,工程实践性不足;
2)教学和科研过程、产业需求脱节,学生对电子信息领域前沿技术掌握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本案例开展了 “契合产业发展、紧跟技术趋势、注重学科交叉、加强师资培训、共建产学基地、强化能力养成”的专业建设,为新工科专业建设应对“人才培养如何符合产业需求;教学内容如何融入产业技术;实践体系如何满足学生志趣”等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3.案例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和基础产业,不但总量增长势头迅猛,而且由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面对电子信息类新工科建设的紧迫形势,案例就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全面深入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和技术趋势,组织开展新工科建设的经验交流,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新型工科人才。
在对相关专业学科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不同层次高校电子信息类教育现状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进行改造升级;遵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以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满足人才培养定位的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课程建设,形成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改革实施方案,开发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探索新型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打造金课,淘汰水课。
通过案例的实施,深入系统地从电子信息类专业领域开展了新工科建设的研究与探讨,制定了电子信息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提升了电子信息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全面深入分析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和技术趋势,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围绕电子信息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进行分行业、分区域、大规模的行业企业调研,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认证为抓手,以新工科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学生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经过案例的研究与实践,在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重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增大实践课程比例,增设校企合作课程,修订培养方案
学院三个专业均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充分按照认证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贯彻产出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将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逐项落实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考核方法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形成课程教学目标、专业培养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层监控反馈循环改进体系。
各专业落实产教融合理念,彰显学校“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加大实践课程比例。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2023年修订培养方案时,《微波技术与天线》、《单片机原理及系统设计》等课程均增加了4学时实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和企业合作,设置了校企合作课程《专网通信》,将企业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理论知识,遇到的问题引入课堂,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汇聚校内元光学者和重点实验室等力量,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科研案例为载体,引领学生发展。以科研案例整合资源,搭建师生教学科研创新实践平台,吸引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充分利用元光学者及其科研平台,搭建教学实验平台建设,引导学生进入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时间创新能力。以科研案例位驱动,助力教育教学改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持续推进本科生课程改革。
(4)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促学,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教师通过竞赛,进一步明确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入课程思政,实现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案例管理能力等。
4.案例的创新点
案例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科教成果、一流的科教平台,联合电子信息创新研究院,构建了良好的政校企关系、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精准了产业需求、打通了校企通道、丰富了校企来源。二者结合,形成了双核驱动、产教融合、科教融通、协同育人的特色优势。主要创新点如下:
(1)产教融合,搭建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支持下,解决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问题;
案例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学院、创新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为依托,联通政、校、企三方,促进产教融合,搭建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需求的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
(2)校企合作,重构实践教学体系,解决师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问题;
案例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构建培养基础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并通过校企合作,汇聚校内外资源,多维度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与工程技术同步的实践教学平台。
(3)科教汇通,科研成果反哺教学,解决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案例依托学院在激光、芯片、半导体、无人机方面的科研优势,实施本科生创新拔尖计划,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并通过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开展前沿学术讲座等措施反哺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赛教育人,优化授课教学内容,解决师生不能及时掌握前沿知识问题
通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竞赛育人高效联动、与竞赛文化深度融合、与竞赛实训有力衔接。
5.改革成效及案例的推广应用效果
该案例在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坚持OBE办学理念,助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分别于2018年、2019年(二次认证)、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三个专业全部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推动专业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产业需求,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参与课程改革,将案例开发、行业标准、工程实践引入课程教学,加速课程教学内容迭代,形成了《EDA技术综合设计》、《先进专网通信技术》等一批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线性系统》于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电子线路》、《EDA技术综合设计》于2023年获批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EDA综合设计》《软件无线电》两门课程入选电子学会组织的校企合作双百计划优秀典型案例。
(3)产教融合不断深入,产业人才培养不断推进
学院在河北省电子信息类企业联合建立了25个校外实训基地,20个联合实验室。累计20个团队和200余名学生入驻中电科13所、中电科54所等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开展合作研究。
(4)本科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为提高学生实际工程能力,积极推进“以实际场景下的真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为主要途径”的毕业设计专项改革,推进本科生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借助“真题真做”促进校企合作,校内外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三年有近两百项校企合作课题实在完成落地,“真题真做”让毕业论文写在生产线上。
(5)本科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近3年本科毕业生在本行业就业率分别为97.81%、98.38%、95.58%,硕士和博士就业率达100%。就业单位既有包括华为、京东方等国内龙头企业,又有包括中电科五十四所、远东通信等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延续了校企合作,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回访结果显示,企业对本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5%,毕业生在企业工作3年及以上的占比高达70%。在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下,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显著。选择深造的学生90%以上升学至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
(6)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大幅提升
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深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近五年团队专业教师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案例2项,产学研合作案例25项,省级教改案例25项,出版教材4部,申请专利170项,软件著作权129项,保障了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专业性。
(7)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以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基础,整合校企双方资源,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解决以芯片、器件、系统及应用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打造科技创新、智力支撑、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单位审核:白振旭